吃飯、上廁所最難防!譚敦慈:保護家人8個守則馬虎不得

【早安健康/李宇涵報導】新冠病毒(COVID-19,又名武漢肺炎)來勢洶洶,日前一位8旬的老奶奶在家中出現中風症狀,考慮到疫情嚴峻所以並未及時就醫,後來送急診後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。這種現象彰顯出民眾對疫情極度恐慌,無法正確判斷就診的必要性與急迫性。
所以,民眾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心態面對防疫呢?如果真的擔心,那應該要特別注意哪些小細節呢?台灣防毒教母譚敦慈告訴你防疫小撇步。
預防感染要看對象!無感染家庭不需恐慌
譚敦慈表示,現在社會確實已經有點恐慌了,若家中沒有人被匡列在需要居家隔離、檢疫或自主管裡的名單中,就不需要過度害怕,因為台灣目前並未出現社區感染;同理,符合衛生機關規定的隔離者,就必須避免與人接觸,如果偷跑出去約會,這才是增加其他人受感染的風險。
不過,還是有不少民眾仍然擔心家中某些場合容易有病毒細菌孳生,卻不知該從何下手,對此,譚敦慈提醒保持家中通風與清潔是最重要的,請繼續看下去該注意哪些重點區域……
浴室通風最重要!如廁後也必須要做這件事……
- 保持通風:家中有抽風機裝置也要記得打開,有窗戶的家庭打開窗戶通風,避免細菌殘留與孳生。
- 蓋上馬桶蓋:沖馬桶前務必記得蓋上馬桶蓋,避免看不到的細菌噴濺在空氣中。
- 酒精消毒:被匡列在居家隔離、檢疫或者自主管理名單的民眾,如廁後在馬桶墊噴上酒精會更安全。
吃飯時間很難防疫?其實在餐桌用餐時有5個重點,下一頁譚敦慈老師繼續分享實用的居家防疫對策給您!
餐桌用餐切記有5件事不能做
- 用餐勿走動:不少人吃飯會在家中到處走動,一下在客廳,一下在房間,譚敦慈認為這是不好的生活習慣,尤其在這個防疫時期更忌諱,所以,吃飯盡量就在餐廳用食。
- 勿對坐:不要面對面坐著,盡量並排坐著,以防說話時口沫直接噴在對方臉上。
- 勿對話:如果可行,用餐中最好避免對話,以防病從口入。
- 勿共食:餐具各自用各自的,避免共用餐具,以防交叉感染。
- 勿用手機:手機上有不少病菌殘留,所以盡量不要把手機放在餐桌上。
小孩、大人防疫不一樣!避免對小孩做這3事
若家中有嬰兒,但是戴口罩又不可行,該怎麼辦?譚敦慈表示,大人必須擔起保護小孩的責任,要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,接觸小孩時一定要洗手,避免他人擁抱、親吻、觸碰這三件事,如此一來才可降低感染風險。
原文引自:吃飯、上廁所最難防!譚敦慈:防堵群聚8件事保家人安全
延伸閱讀:
- 病毒帶來麻煩,也能帶來禮物!藏醫:防疫期是當靜心者最好的時代
- 黏膜是防疫弱點!眼科醫:2個動作引病毒入侵超危險
- 沒勞保也能領!衛福部「急難紓困」最高3萬救助金、最快24小時內發放
- 肺癌不一定咳嗽,不抽菸也會得肺癌!預防肺癌哪些檢查你該做?
- 光喝水就能降45%罹癌率!6招讓你不再忘記喝水
延伸閱讀:
>>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,週週抽【健康好禮一份!】
Source 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