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定年期基金非保本 也不保證定期派息 | 消費者委員會

投資市場波動,為投資者轉投定息投資產品提供誘因。近期市面上出現一種稱為「固定年期基金」的債券基金,以投資於債券組合,在一段固定時間內賺取回報為投資目標。這種基金以定期派息作招徠,例如每月或每季派息,雖然與定期存款及債券相似,但實則並不保本,定期派息亦非保證,此外,這種基金一反傳統,設有到期日,提前贖回或會有成本。
顧名思義,固定年期基金設有固定的投資年期,一般為兩至三年,或更長年期,當到達期滿日期,基金就會自動終止,並將變現資產所得的款項,按照投資者在基金的持份比例,歸還給投資者。固定年期基金的投資組合會持有哪些債券,視乎其投資策略,但通常會選擇一些與其投資年期相若或較短的債券,並持有至到期日。
派息非必然 也不保本
投資者有興趣投資固定年期基金,也許是受定期派息所吸引。定期存款的派息是保證的,但固定年期基金則只是一個目標。正如其他基金,除非基金的銷售文件列明,否則,基金派息與否、派息金額及派息率都不應視為保證。基金管理公司可行使酌情權,基於特定原因而不派付任何股息。
看基金的派息,不應只着眼於派息金額或派息率的高低,而要思考「息從何來」的根本問題。別忘記基金可以以本派息,當中可包括用你的投資本金派息。此外,債券不一定低風險,債券基金亦一樣,有些債券基金為了支持定期派發高息的政策,會投資於一些低於投資級別,行內人稱之為垃圾債券的高息債券。所謂回報高,風險亦高,投資於這類基金會有較高的風險。
固定年期基金不保本,基金到達期滿日期後,投資者獲發還的款項,視乎基金投資組合當時的價值。利率走勢會影響債券價格表現,一般而言,利率下跌會令債券價格上升,反之亦然,投資固定年期基金需要留意未來息口的走勢,以及對基金價值的影響。另外,由於基金所投資的債券,年期通常較基金本身的投資年期短,當年期接近屆滿時,收回本金後須再投資於一些短期證券,或保留作現金存款,回報或會低於之前所持有的債券,即所謂的再投資風險。
提前贖回有成本
我們做定期存款時,應預計自己毋須在存款到期前動用有關資金,這亦是投資於固定年期基金應有的心態。舉例,如打算投資於一隻於2022年到期的三年期固定年期基金,應先考慮清楚自己在基金到期前都不會動用有關資金,否則便要承受提前贖回基金的風險。
投資者提前贖回基金單位,所得款項取決於基金投資組合當時的價值,或會多於或少於原來的投資金額。假使基金公司需要就贖回要求出售基金投資組合的資產,涉及的交易成本及相關開支有機會攤薄基金的價值,為減低對其他基金投資者的影響,基金的贖回價可能需要調整,投資者或要承擔一些投資收費。
此外,與一般基金不同,固定年期基金在首次發售期後,一般不會再接受新的認購申請。若出現大手贖回的情況,基金規模可能因此大幅削減,導致基金提前終止,屆時,基金會將持有的資產於市場出售變現,投資者不保證可收回原本投資的金額。
資料來源: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(投委會獲教育局及四家金融監管機構支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