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懂加熱盆菜小貼士 免食物中毒 | 消費者委員會

每逢大時大節,不少家庭喜歡聚首一堂,在家享用暖笠笠的外賣盆菜慶祝節日,但過往時有發生市民因為進食了處理不當的盆菜,而引致食物中毒的個案,冬至及農曆新年將至,本文分享一些食用盆菜要注意的選購及食用貼士,讓消費者食得安心。
盆菜是中國傳統的雜燴菜式,將不同種類的食物按次序由下至上層層疊疊排列成形。盆菜下層通常是一些容易吸收湯汁的食物,例如芋頭、豬皮、枝竹、蘿蔔和大白菜等;上層則是一些較名貴和需要先吃的食物,例如花膠、鮑魚、大蝦、燒肉及切雞等。一個盆菜的分量通常足夠六至十二人享用。
食物放入盆菜之前,一般都已經預先煮熟,但因煮熟後通常不是立即食用,而製作過程中會將食物層層疊疊排列成形,食物種類繁多,因此製作時間相對較長,可能會因過早配製食材以致存放在室溫的環境過久,食物安全的危險溫度範圍為4℃至60℃,室溫正正在這個危險溫度範圍之內,細菌容易滋生;另外盆菜亦可能因為運送時儲存的溫度不當而導致細菌繁殖。此外,食物製作員的個人衞生及環境衞生也會影響食物安全。
放在最上層的食物例如切雞較難加熱,而容易變壞的食物例如豆腐、枝竹等豆製品也較高危,如果翻熱不夠徹底,便會較容易滋生例如沙門氏菌等細菌,而部分細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會產生有害的毒素。如消費者食用了受足夠數量的細菌或細菌產生的毒素所污染的食物,可引致食物中毒,特別是身體抵抗力較弱的人士例如長者、孕婦和小孩,常見的徵狀是肚瀉及嘔吐。
訂購外賣盆菜 預好分量免浪費
- 消費者應向持牌、衞生及可靠的商舖或食肆訂購盆菜。
- 留意食用人數,不要訂購分量過多的盆菜,以免因吃不完而將食物重複翻熱。
- 如盆菜是自取的話,訂購時應向供應商說明提取盆菜的時間,建議在食用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提取,以及在附近的店舖提取。
- 如盆菜是由供應商運送,訂購時應約好送達時間,以免過早運到。
提取外賣盆菜 注意食物是否保存在合適溫度
- 自取盆菜時,消費者應主動向店員查詢正確處理及翻熱盆菜的方法、翻熱所需時間,以及可否使用盛載盆菜的器皿直接翻熱食物。盆菜傳統以木盆或銻盆盛載,現時則多以鋼盆盛載,方便食用之前加熱。另亦應留意供應商是否有相應工具例如保溫袋、冰包等以幫助保持食物在安全溫度範圍內,熱存的盆菜應保持在60℃以上,經冷藏處理的盆菜應保持在4℃或以下。
- 自取盆菜後應盡快送到目的地,以避免盆菜放置在4℃至60℃的危險溫度範圍內超過4小時。烹製好的食物如置於室溫超過4小時,便須棄掉。
- 如盆菜是由供應商運送,消費者在盆菜到達時,應大致檢查一下食物是否保存在上述安全溫度範圍內,例如熱存的盤菜到達時是否只是微暖,如有溫度計量度則更佳。
加熱及進食盆菜 如何確保食物安全
- 提取盆菜回家後,應盡快徹底翻熱才食用,經冷藏處理的盆菜,在食用前應儲存在4℃或以下。
- 翻熱前,如發現盆菜有異味、異樣或發霉,便不應食用並立即棄掉。
- 徹底翻熱盆菜使其中心溫度達75℃或以上,或以慢火完全煮沸並再加熱約5至10分鐘。分量較大的盆菜需要較長的時間翻熱,才可令食物熱透。
- 在加熱過程中,應不時翻轉放在上層和下層的食物,確保食物充分翻熱。
- 在進食時亦應細火加熱,把盆菜的溫度保持在60℃以上。
- 有需要時可加入適量的水以防燶底。
- 應保持良好的個人、食具及環境衞生,進食前要洗手。
- 進食時應使用公筷和公羹,避免交叉污染。
- 徹底翻熱盆菜後,應立即進食,並一次過吃完,避免將食物重複翻熱。
結語
消費者在歡度節日的同時,亦應注意均衡飲食,在進食較多肉食的盆菜之後,應相應多進食蔬菜水果,避免進食過多高熱量、高糖、高鈉及高脂肪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