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收全身穴位地圖,讓血壓一直在標準!

【早安健康/森 英俊(醫學博士)】
有效緩解高血壓.低血壓症狀與改善體質的穴道
POINT
●血壓分為最高血壓(收縮壓)與最低血壓(舒張壓)。
●如要改善高血壓,還須留意肥胖或動脈硬化等連帶狀況。
高血壓
這是指血壓值持續居高不下的狀態。根據日本高血壓學會的指標,是指收縮壓140㎜Hg以上、舒張壓90㎜Hg以上的狀態。大致區分為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與原因明確的續發性。
原發性高血壓
因為遺傳、體質、其他環境等因素造成的高血壓。整體約有90%是屬於這個類型。
續發性高血壓
以腎臟疾患引發的腎性高血壓最多,另有內分泌性或心血管性高血壓等。這種類型應以原疾患的治療為優先。
低血壓
雖然沒有指標等定義,不過一般來說是指收縮壓100㎜Hg以下(舒張壓50∼60㎜Hg以下),會因心悸、喘不過氣、循環障礙等而出現暈眩、起床後狀態不佳、發冷等臨床症狀。低血壓也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。
原發性低血壓
絕大多數的低血壓是因遺傳或體質造成的。多見於纖瘦型的女性。會出現食慾不振或暈眩等各種不定愁訴。
帶你認識與改善便祕相關的全身穴道!必收藏的超圖解穴道大全,繼續看下一頁喔
帶你認識與便祕較具成效之主要穴道
天樞
取法:神闕(任脈)往外2寸處,腹直肌中即是。
解剖:腹直肌、〈肌支〉肋間神經、〈皮支〉肋間神經(前皮支)、[血管] 淺腹壁動脈、上腹壁動脈、下腹壁動脈
臨床:消化器官疾患(腹瀉、便祕)、泌尿器官疾患(腎炎、膀胱炎)、生殖器官疾患(月經不順、子宮內膜炎、子宮出血、精力衰退等)、畏寒怕冷等
字義
「天」是指人體劃分為上(天)下(地)兩半時的上半身,「樞」則是中樞、重要地方之意。意指此經穴位於劃分天之氣與地之氣的重要場所。
厥陰俞
取法:第4與第5胸椎棘突之間往外1.5寸處即是。
解剖:斜方肌、菱形肌、豎脊肌、〈肌支〉副神經、頸神經叢分支、背肩胛神經、脊髓神經後支、〈皮支〉胸神經後支、[血管] 頸橫動脈分支、肋間動脈背支
臨床:心臟與呼吸器官疾患、肋間神經痛、肩膀痠痛、上排牙齒疼痛等
字義
意指厥陰心包經的腧穴。經常顯現出心包經的異常,是反應點也是治療點的重要經穴。
心俞
取法:第5與第6胸椎棘突之間,神道(督脈)往外1.5寸處即是。
解剖:斜方肌、菱形肌、豎脊肌、〈肌支〉副神經、頸神經叢分支、背肩胛神經、脊髓神經後支、〈皮支〉胸神經後支、[血管] 頸橫動脈分支、肋間動脈背支
臨床:心臟瓣膜症、心悸亢進症、狹心症等心臟疾患;高血壓、劇烈頭痛、腦溢血、眼睛充血與結膜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五十肩等
字義
意指少陰心經的腧穴。經常顯現出心臟疾患引起的異常,是反應點也是治療點的重要經穴。
膈俞
取法:第7與第8胸椎棘突之間,至陽(督脈)往外1.5寸處即是。
解剖:斜方肌、豎脊肌、背闊肌、〈肌支〉副神經、頸神經叢分支、脊髓神經後支、胸背神經、〈皮支〉胸神經後支、[血管] 肋間動脈背支
臨床:心臟疾患、呼吸器官疾患、消化器官疾患(尤指吐血、胃酸過多等)、孕吐、盜汗、神經衰弱、歇斯底里症等
字義
「膈」意指橫膈膜,分隔為上焦與中焦,可見此經穴是位於心臟與肝臟之間,主要用以治療血液疾病。
肝俞
取法:第9與第10胸椎棘突之間,筋縮(督脈)往外1.5寸處即是。
解剖:斜方肌、豎脊肌、背闊肌、〈肌支〉副神經、頸神經叢分支、脊髓神經後支、胸背神經、〈皮支〉胸神經後支、[血管] 肋間動脈背支臨床、肝臟疾患及眼科疾患(尤指視力衰退、夜盲症等)、膽石症、黃疸、腸胃科疾患、肋間神經痛、腰痛、暈眩、神經衰弱、失眠症等
字義
意指厥陰肝經的腧穴。經常顯現出肝臟疾患引起的異常,是反應點也是治療點的重要經穴。
這些穴位經常顯現出脾、胃部疾患引起的異常!下一頁看更多
脾俞
取法:第11與第12胸椎棘突之間,脊中(督脈)往外1.5寸處即是。
解剖:腰背腱膜、背闊肌、豎脊肌、〈肌支〉胸背神經、脊髓神經後支、〈皮支〉胸神經後支、[血管] 肋間動脈背支臨床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胃部(消化器官)疾患、膽石症、黃疸、糖尿病、慢性鼻竇炎、眼科疾患等
字義
意指太陰脾經的腧穴。經常顯現出脾、胃部疾患引起的異常,是反應點也是治療點的重要經穴。
胃俞
取法:第12胸椎與第1腰椎棘突之間往外1.5寸處即是。
解剖:腰背腱膜、背闊肌、豎脊肌、〈肌支〉胸背神經、脊髓神經後支、〈皮支〉胸神經後支、[血管] 肋間動脈背支臨床 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、胃部(消化器官)疾患、膽石症、黃疸、糖尿病、慢性鼻竇炎、眼科疾患等
字義
意指陽明胃經的腧穴。經常顯現出胃部疾患引起的異常,是反應點也是治療點的重要經穴。
腎俞
取法:第2與第3腰椎棘突之間,命門(督脈)往外1.5寸處即是。
解剖:腰背腱膜、豎脊肌、〈肌支〉脊髓神經後支、〈皮支〉腰神經後支、[血管] 腰動脈背支臨床、泌尿器官疾患(腎炎、腎盂炎、膀胱炎等)、子宮內膜炎、不孕症等
字義
意指少陰腎經的腧穴。經常顯現出腎臟疾患引起的異常,是反應點也是治療點的重要經穴。
風池
取法:與風府(督脈)等高,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之間的凹陷處即是。
解剖:胸鎖乳突肌、斜方肌、頭夾肌、頭半棘肌、〈肌支〉副神經、頸神經叢分支、脊髓神經後支、〈皮支〉頸神經後支、枕小神經、[血管]枕動脈臨床 感冒、腦部疾患(頭痛、頭沉、高血壓、腦充血、腦溢血等)、鼻部疾患(慢性鼻竇炎等)、眼耳疾患、肩膀至後頸部的痠痛等
字義
「風」意為風邪,「池」則有聚積之意,意指此處為風邪匯集地,感冒或中風時的反應點,能有效加以預防與治療的經穴。一般認為風邪是從膀胱經的風門進入,聚積於風池,再匯聚至督脈的風府。穴名裡有個「風」字的經穴全都能有效應用於治療感冒。
肩井
取法: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外緣中央的中間處即是。
解剖:斜方肌、〈肌支〉副神經與頸神經叢分支、〈皮支〉鎖骨上神經、[血管] 頸橫動脈臨、肩膀痠痛、脖頸僵硬、頭痛、暈眩、眼耳鼻齒等疾患、神經衰弱、歇斯底里症、半身不遂、上肢神經痛等
字義
「肩」意為肩膀、肩上部位,「井」則是湧出、起源、井穴等意。意指此穴為肩上部位的經氣湧出的重要反應點與治療點。
本文摘自《超圖解經絡.穴道》/森 英俊(醫學博士)/台灣東販
原文引自:讓血壓一直在標準值!解決高、低血壓的全身穴位地圖
延伸閱讀:
- 高血壓標準值是多少?如何降血壓?簡單13招維持血壓正常
- 一天按一次就行!高血壓患者一定要知道的速效穴位
- 骨質疏鬆如何預防?骨質疏鬆治療、補鈣飲食對策
- 肚痛暴瘦…8歲女童腎癌末30天亡!醫點名傷腎地雷食物
- 半年一次!只要3天不吃這類食物,就能啟動回春基因
延伸閱讀:
>>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,週週抽【健康好禮一份!】
Source 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