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癌末母親的盡孝之道,吳若權:活得更健康快樂,是最好的報答

照顧癌末母親的盡孝之道,吳若權:活得更健康快樂,是最好的報答




【早安健康/吳若權(作家,廣播節目主持人)】

活得像母親一樣,在遺憾中學會堅強

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,是最幸福的遺傳。

甚至願意為家庭犧牲,都不要和自己的快樂相牴觸。

讓自己活得更好,更健康,更快樂,

就是對母親最好的報答。

到現在她還記得,孩童時期一位遠親從美國回來作客,見到她第一面時,說的話就是:“妳長得真好,像母親一樣。”眾人笑得一臉燦爛,尤其是她的母親,好久沒有那樣開心地笑了。

幼小的心靈,無從分辨“像母親一樣”這句話的意義,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歡像母親一樣。

單眼皮,小眼睛,無法和當時的美女標準相提並論,但微笑的親切感,教人不能拒絕。在保守的世代中,母親沒有透過媒妁之言,以自由戀愛的方式選擇了自己的婚姻,既是理性思考還是盲目衝動,幸福都是自己的責任。

婚後的日子在歡歡喜喜,吵吵鬧鬧中忽焉而過,甜蜜的照片,苦澀的淚水,都是她記憶深處中母親婚姻生活的印記。在委曲求全的背後,見識母親戰勝種種磨難的驚人毅力。

「像母親一樣」這句話,聽來總是帶著讚美與肯定,讓兩代之間承傳著驕傲的笑容。

三十歲那年,她那隻在情海航行多年的小船,突然觸礁。雙方口角嚴重,惡言既出,理性盡失,他對她怒吼:“妳對任何事都缺乏安全感,試圖掌控一切,,就像妳媽一樣……”雖然他事後一再道歉,卻無法平復這句話帶來的殺傷力。

分手多年以後,當她的感情不順遂時,常想起他說這句話的神情。

「像母親一樣」原來是最愉悅的誇獎,也可能是最難堪的詆毀。

母親毀的難堪,多半因於後天的不能避免。每個母親都不是完美的人,子女或多或少受到母親的影響,而如遺傳般承繼母親的一些習慣。包括:說話的方式,房間的擺設,飲食的口味,甚至是對男人的價值判斷……但最深遠的,莫過於生命觀。

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,耳濡目染地學習了父母的某些觀念和行為。如遺傳般,深植心田。

我們總要到落難時,才真切體會媽媽曾經所受的苦;總要到失意時,才想起媽媽溫暖的懷抱…請繼續看下一頁


二十幾歲時,我有一位好友在花樣年華自殺身亡。不被祝福的感情,如利刃般奪去她的生命。

她的母親帶著原住民血統,家族遺傳美麗的相貌。她同樣擁有又大又圓又亮的眼睛,深邃幽遠,五官輪廓非常明顯,像洋娃娃般惹人憐愛。

後來父親擴展事業版圖,前往海外發展,導致婚姻亮起紅燈,協議分居。母親曾因為懷疑父親外遇,而自殺過幾次,所幸都被及時搶救回來。

她剛考上國立大學,原本正要開始享受興春燦爛的日子,卻因為父母關係的變化,彷彿從天堂掉進地獄般,久久不能適應。

大概是因為內心極度不安,非常渴望溫暖,她在打工時,愛上一個年紀大她很多,而且離過婚的男人,家人本來就都不看好,加上這個男人似乎也不如她所預期的地在乎這段感情。

許多次被送醫急救,挽回生命;但最後的這一次,她執意走了。

她的所有好友,都不勝唏噓,感慨取決於:“自殺,也會遺傳嗎?”

自殺,當然不會遺傳。但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,耳濡目染地學習了父母的某些觀念和行為。如遺傳般,深植心田。尤其母親的影響,常反映在一個人處理感情的態度上。

她竟能從我的月亮星座,判斷出我的母親是個類似的人,並說出我的感情觀。從她八九不離十的納入中,我突然想到每年母親節時常被傳誦的歌:“母親像月亮一樣……”

所有的女性朋友,若相信這樣的說法,應該矢志讓自己活得得自在快樂。有快樂的媽媽,才有快樂的子女。確實她本身的感情或婚姻方式,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,才是最幸福的遺傳。

我們總要到落難的時候,才能真切體會媽媽曾經所受的苦;總要到失意的時候,才會想起媽媽溫暖的懷抱。

另一位正值盛年的女性朋友,在每月前的健康檢查中發現子宮長瘤,醫生建議必須盡快動手術。

單身未婚的她,坦然接受了這個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青天霹靂的消息。她不感意外的原因是:“我的外祖母,我的母親,都有一樣的問題,也動過一樣的手術。 」

年輕時留學法國,回到自己的土地,悉心灌溉一顆夢想的種籽,美景可期。對生命始終懷抱崇敬敬謙遜的態度,她不曾與自然對抗什麼。開刀前夕,她對我說:“命中註定。”

簡簡單單的四個字,卻讓我動容。心疼自己,也同情媽媽。

天下的子女雖不都是一樣的,但相同的是─我們總要到落難的時候,才能真切體會媽媽曾經所受的苦;我們總要到失意的時候,才會想起媽媽溫暖的懷抱。

當我們成功地站立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享受喝采,母親為養兒育女所付出的辛酸,在掌聲中煙消雲散。當我們落寞寡歡回到生命的角落,想起母親一生的遭遇,竟是格外深刻的一種同病相憐。

悲痛,在這一刻變成生命的完整。

兩個舅舅都得肝癌,媽媽也癌末…但吳若權認為:能帶著微笑接受命運的無常,是最幸福的遺傳!繼續看下一頁


無論是身體的病痛,或性格的缺陷,無論是先天的遺傳,還是後天的影響,發現自己承繼了某些避之不去的特質,像媽媽一樣時,不責怪媽媽,不埋怨媽媽。唯有最深刻的同性與諒解,才能讓感恩更加實在,更加理所當然。

有快樂的媽媽,才有快樂的子女。快樂,是母親留給子女最寶貴的資產,千金難換。

兩個舅舅都患有肝癌,其中一位已經在多年前往生;另一位和我感情最親的小舅,多年前發現肝癌初期的病徵開始治療,他因此提早申請退休,人生下半場的功課是:學習如何與肝癌和平共處。找到適合她的治療方式,以及整合身心靈的長期調養,目前病情獲得良好的控制。

也許,身體的病痛無可避免;但是,我總是想著: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?如果有一天我也患有患這些疾病,在接受命運的安排時,能不能帶著微笑,心領神會?

若無法掙脫命運的軌跡,想辦法讓自己快樂地跟著它走,應該會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吧!

對於已經發生的這一切一切家族病痛,我們只能心懷敬重。它是個索引,是個預言,讓你在擁有健康的時候有所警覺,在失去健康以後坦然面對。

每一位媽媽都驕傲於子女長相美麗如她,或某些性格上的優點遺傳自她。但每一位媽媽,也都希望子女活出不一樣的生命,一定要比她更好,更快樂。

我很樂意承繼繼母親很多寶貴的特質,細心,善良,為別人預測;而我也不得不接受她給我給我的其他遺傳,容易擔憂,緊張,擔心。但我最心疼的是她的後半生,為了子女而失去自我。雖然,她覺得一切付出,都是值得;我卻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重蹈覆轍。

母親回顧既往,說她為了撫養我們三個孩子,足足有十年的時間,不曾和父親一起出門,包括:逛街購物,親友婚禮,郊外踏青,旅遊,以及其他社交活動。聽起來犧牲很多,十分偉大。但我經過她腦海裡的時光機器,回到童年,也意識到那是她最不快樂的日子,常常為了小事發脾氣,全身總有憂慮。

我的二姊,也遺傳了這樣的特質。在孩子大學畢業之前,每當有出國旅遊的機會,極力邀請她同遊,即使只有三天兩夜,她都會以“小孩要上學”為由,一概推辭。

看到二姊身上,猶有母親的身影,讓我十分不忍,所以總會極力勸告她:“不要為了子女而失去自我。”明明知道,這樣的提醒效果有限,卻還是嘮嘮叨叨,一說再說。

但我期望現代母親和傳統母親最不一樣的地方,是要活得更快樂。甚至母親願意為家庭犧牲,都不要和自己的快樂相牴觸。

畢竟,有快樂的媽媽,才有快樂的子女。快樂,是母親留給子女最寶貴的資產,千金難換。

根據這個想法,一心想盡孝道的我認為:除了耐心傾聽年邁的母親說話,經常抱一抱她之外,讓自己活得更好,更健康,更快樂,就是對母親最好的報答。

本文摘自《謙卑的力量:放下,才是真正的抵達》 /吳若權(作家,廣播節目主持人)/悅知文化

記者引自:照顧癌末母親的盡孝之道,吳若權:活得更健康快樂,是最好的報答

延伸閱讀:

  • 獨立女子去當媽!賈靜雯,焦安溥,魏如萱,不受拘束的獨立媽媽語錄
  • 照顧母親,學書法,54歲考取咖啡師!吳若權:一心多用,會很療愈
  • 延伸閱讀:

    • 成功甩肉15公斤的減重專家,每天必做的肩胛骨骨折
    • 41歲還是零多餘肉!孫芸芸「照吃也不胖」靠3秘技瘦一輩子
    • 這個時間走15分鐘,效果相等平時走45分鐘!

>>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​​E好友,週週抽乾【健康好禮一份!】



Source link

info@greenstyleliving.com

info@greenstyleliving.com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