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:病程「這天」傳染力最強!張上淳證實與台灣案例相符

【早安健康/余宗翰報導】新冠肺炎(COVID-19,又名武漢肺炎)疫情之嚴峻遠遠超乎想像,衛福部長陳時中在9日表示「嚴重度已超過SARS的200倍。」陳時中指出,當患者數量超過一個臨界點,即便是美國、義大利等先進國家醫療系統仍會崩潰,而新冠肺炎能快速讓醫療系統崩潰,超強傳播能力是一大關鍵。
國際期刊《自然》(Nature)最近發表德國一項研究,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發生症狀後,身體已有許多病毒且能排出的病毒量在5天內就會達到最高峰。換句話說,當患者意識到症狀時,體內已集結了病毒大軍,可能具備了即將向外大量傳播的能力,這情形將導致我們更難預防新冠病毒的傳播。
傳播病毒省掉一個步驟,德專家:「新冠肺炎比SARS更容易傳播」
1月下旬,9名德國新冠肺炎患者在慕尼黑施瓦賓診所(klinik schwabing münchen)進行治療,9名患者每天都進行鼻、咽拭子與痰液的檢測。研究人員發現9名患者出現症狀的第一周內,體內「病毒已有很高的複製率」(即已能大量繁殖),痰液樣本也測出高水平的病毒RNA(遺傳訊息)。
一開始,當研究人員對新冠肺炎還不瞭解時,預想新冠病毒像SARS病毒一樣,主要針對肺部攻擊,而具有這個特性比較不利於傳播;但結果並非如此,患者出現症狀後,咽喉很快就能排出大量的病毒,且在5天之內就達到峰值,研究人員認為,患者喉嚨的高病毒載量代表他們很早就具有傳染性,並指出:「新冠病毒不必進入肺部就能進行繁殖,它們可以在咽喉中復製,代表新冠病毒很容易傳播。」
張上淳證實符合台灣臨床經驗:患者確診時體內病毒量就很高了
因為德國與台灣處於歐亞大陸兩端,距離遙遠,台灣患者的情形未必與德國患者相同;然而,台灣患者也出現與該研究相似的狀況:「發病時體內已有很高的病毒量」。
先前記者就《自然》刊載的研究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提問,張上淳教授表示:「台灣從確診的第一個案例就開始追蹤,確實發現個案剛發病時病毒量就已很高了,且會持續一個禮拜左右病毒量才會漸漸下降。」
病患在還未產生症狀時就已能傳播他人呢?下一頁看更多精彩內容!
那是否病患在還未產生症狀時就已能傳播他人呢?張上淳進一步解釋:因為患者沒有症狀,無法知道患者是什麼時候發病的,或什麼時候開始有病毒,但是,患者「確診時病毒量都蠻高的」,因此認為患者無症狀時就可能有傳染力,「加上最近隨著國外資料和研究,的確發現無症狀(患者)有很大的機會傳染給別人」;但他強調,因為無症狀的患者不會有「咳嗽、打噴嚏」等症狀,所以將病毒散播出去的機會比較小。
新冠病毒可能透過「微飛沫」傳染,可懸浮空中20分鐘
新冠肺炎主要透過飛沫傳染,飛沫離身體一段距離後就會沉墜至地面,因此傳播範圍有限;然而,日本傳染病協會會長立田和弘表示,即便與新冠肺炎患者保持一段距離講話,仍可能被傳染;因此他認為新冠肺炎還會透過極小的「微飛沫」來傳播。
微飛沫可以在空中懸浮很長一段時間,NHK電視台最近和日本傳染病協會合作,研究飛沫在密閉空間裡的動態:發現微飛沫可以在密閉的空間中飄浮20分鐘之久。
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,最好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,要勤戴口罩,且少去密閉空間;因為只要有人噴出口沫,其中的微飛沫會長期懸浮在空中,若裡面帶有新冠病毒,就會帶來染疫風險。
參考資料:
- https://www.technologyreview.com/2020/04/01/974982/people-with-coronavirus-may-be-most-infectious-in-the-first-week-of-symptoms/
- https://www.technologynetworks.com/tn/news/comprehensive-virological-analysis-of-sars-cov-2-published-333050
-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0-2196-x
研究:病程「這天」傳染力最強!張上淳證實與台灣案例相符
延伸閱讀:
- 飯後千萬別立刻刷牙!5錯誤刷牙習慣,蛀牙好不了
- 肚子痛、容易變胖…7種不能空腹吃的食物
- 《鬼怪》女星高秀貞25歲腦瘤驟逝!9個最容易忽略的症狀
原文引自:傳播病毒比SARS省1個步驟!新冠肺炎病程「這天」傳染力最強
延伸閱讀:
- 一家7口僅奶奶沒事!日節目印證:防病毒傳播這招最關鍵
- 勤戴口罩還不夠,抵抗新冠肺炎回家必做這門功課
- 飯後千萬別立刻刷牙!5錯誤刷牙習慣,蛀牙好不了
- 肚子痛、容易變胖…7種不能空腹吃的食物
- 《鬼怪》女星高秀貞25歲腦瘤驟逝!9個最容易忽略的症狀
延伸閱讀:
>>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,週週抽【健康好禮一份!】
Source link